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南平KTV招聘网 > 南平热点资讯 > 南平励志/美文 >  豫让的义和季札的义不甚相同,季札维护的是主流精英为本位的社会

豫让的义和季札的义不甚相同,季札维护的是主流精英为本位的社会

2022-07-14 14:39:01 发布 浏览 391 次

豫让的义和季札的义不甚相同,季札维护的是主流精英为本位的社会价值观,而豫让则是在维护一种江湖中人特有的道德价值观。江湖最推崇的就是义,而不是仁,所以江湖中人拜把子,称为结义或义结金兰,没听说过结仁或仁结金兰的。

庙堂之上的义,讲究的是君君臣臣,天下社稷,万民安泰否。江湖草野的义,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个人化的正确价值观,做人要恩怨分明,受人一鹅毛,必以千金赠。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,伍子胥和韩信在穷困落魄的时候受漂母一饭,他们发达后,立刻相赠千金,以报一饭之德。

豫让刺赵毋恤,本质和伍子胥、韩信一样,都是在报恩。不过略有不同的是,伍韩报恩是出于做人“以德报德”的道德本能,而豫让为旧主寻仇则是出于他心中的江湖大义。因为受智伯恩惠的并不止豫让一人,而只有豫让选择了和赵毋恤血拼到底。

前面讲过,豫让出身于草根,但他的家世并不简单。我们都知道吴国有一位著名的奸臣伯嚭,间接导致了夫差的灭亡和勾践的称霸,伯嚭的祖父是楚国大夫伯州犁,而伯州犁本来是晋国大夫伯宗之子。伯宗在晋国得罪人太多了,为了保护好儿子,伯宗在民间得到了一位奇士毕阳,由毕阳保护伯州犁入楚,不久后,伯宗就在晋国内乱中被杀。而这个义士毕阳,就是豫让的祖父。

对于毕阳的生平,除了《国语·晋语五》卷尾提到了送伯州犁入楚,再无史料记载。但从豫让一直生活在晋国来看,毕阳送伯州犁入楚后,很可能又回到了晋国,豫让也有可能在小时候就生活在祖父身边。毕阳的义举,以及家庭的草根地位,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豫让价值观的形成。

豫让生活在春秋末期,此时距离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的去世(前465)已经过去了十多年,齐桓、晋文争霸的时代早如过眼烟云。

齐国自简公姜壬被杀后,姜氏的权力就落入权臣田常手上,改朝换代只是时间问题。相比于齐国,晋国的形势更加混乱不堪,齐国是田常一人执政,晋国则是六卿执政,即著名的范氏、中行氏、知氏、韩氏、魏氏、赵氏六家,晋国姬姓公室早已被架空。

六大家族的祖上都是晋国勋贵大臣,背景个个硬得很,平时为了争夺权力没少暗中拆墙使绊子。从实力上来看,知氏最强,赵魏韩次之,范、中行最弱。在公元前458年,知氏的家主知瑶(即大名鼎鼎的智伯)联合赵魏韩三家吃掉了相对弱小的范氏和中行氏,四家共同瓜分,利益均沾。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说豫让曾经在范氏和中行氏门下当过差,时间都不太长,豫让接连炒掉范老板和中行老板,跳槽到了知氏公司当员工。豫让在智伯手下都做了什么事情,于名不详,可以肯定的是,智伯非常欣赏豫让,至少豫让在智伯那里得到了重用。而范氏和中行氏应该是对豫让不够尊重,豫让在他们手下看不到前途,才不得不改换门庭的。

蜀汉第一谋士法正曾经在益州牧刘璋门下做事,但不受重用,后来法正攀上了刘备这根高枝,并在刘备取代刘璋自为益州牧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奇功。后世一些人就以法正曾经给刘璋效力为借口,攻击法正是忘恩负义的小人。

实际上法正和豫让是同一类人,恩怨分明,你投我以桃,我报你以李,都具有明显的江湖豪侠之风。刘璋不待法正以国士,法正又凭什么给刘璋卖命到死?豫让同样如此,范氏和中行氏待豫让如下人,豫让没有道理为这样的人物当一辈子小弟。

知瑶是晋国的正卿执政,没有两把刷子,他也爬不到这个位置。公元前472年六月,知瑶率晋师伐齐,在犁丘(今山东临邑)将齐军打得鼻青脸肿,生擒齐国大夫颜涿聚,可见知瑶的军事能力不是吹的。

豫让投奔知瑶麾下,并非是贪图知瑶的权势,否则在知氏被灭后,豫让有一万个理由拜在新执政的赵襄子门下,而不是去刺杀他。知瑶应该是知人善任的,豫让重情重义,能力想必也不会太差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记载,“(豫让)去而就知伯,知伯宠之。”能让文武兼备的晋国正卿宠爱有加,豫让岂是凡品?

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,刘备在亲征汉中时,在阵前冒箭雨拼杀,法正也不避危险地陪在刘备身边。以法正恩怨分明的个性,刘备待他如路人,他是断然不会以死相报的。

不能说法正是在刻意模仿豫让,但豫让的大忠大义确实感动了历史,故事的高潮很快就要到来。公元前455年,野心已经极度膨胀、“欲尽并晋”的知瑶,以武力强迫魏桓子魏驹、韩康子韩虔,组成多国部队,向盘踞在晋阳,素来不服知瑶的赵襄子赵毋恤发起强蔟,这就是春秋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。

形势本来对知瑶非常有利,这场战争打了两年多,赵毋恤已经坚持不下去了,但在最关键的时刻,赵毋恤利用“唇亡齿寒”的心理,说服韩、魏两家,对知家反攻倒算,实现了人生大逆袭,一代大卿知瑶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战国三雄赵魏韩崛起的垫脚石,知家的地盘被三家瓜分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