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,久孤于世,岂若卑论侪俗73,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!而布衣之徒,设取予、然诺73,千里诵义,为死不顾世,此亦有所长,非苟而已也。故士穷窘而得委命,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?诚使乡曲之侠,予季次、原宪比权量力,效功于当世,不同日而论矣。要以功见言信,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?
侪(chái)俗:混同于世俗。
设取予:重视取得与给予。设,重视。
如今一些拘泥于教条的学者死守着狭隘的道义,长期被世俗所孤立,这样怎能比得上降低论调、迎合世俗,审时度势取得名望和荣誉呢!但是,那些平民出身的游侠,注重取得与给予的原则、信守诺言,因此,义气传到千里之外,并且为义气勇于献身、不顾世人的议论,这也是他们的长处,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。所以士人陷入穷困窘迫之时,常常托身给游侠,这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贤士豪杰吗?假如把民间这些游侠与季次、原宪等儒生的权力和影响,以及他们对当时社会的贡献相比较的话,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。总之,要从办事的效果、说话的信用来看,游侠的义气又怎能少得了呢?
古布衣之侠,靡得而闻已。近世延陵、孟尝、春申、平原、信陵之徒73,皆因王者亲属,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,招天下贤者,显名诸侯,不可谓不贤者矣。比如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,其势激也。至如闾巷之侠,修行砥名,声施于天下,莫不称贤,是为难耳。然儒、墨皆排摈不载。自秦以前,匹夫之侠,湮灭不见,余甚恨之。以余所闻,汉兴有朱家、田仲、王公、剧孟、郭解之徒73,虽时扞当世之文罔73,然其私义,廉洁退让,有足称者。名不虚立,士不虚附。至如朋党宗强、比周设财役贫,豪暴侵凌孤弱,恣欲自快,游侠亦丑之。余悲世俗不察其意,而猥以朱家、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。
延陵: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,封于延陵,故称“延陵季子”。孟尝:孟尝君,齐国贵族田文。春申:春申君,楚考烈王相黄歇。平原:平原君,赵惠文王弟赵胜。信陵:信陵君,魏安釐(xī)王异母弟无忌。后四人被称为“战国四公子”。
朱家、田仲、王公、剧孟、郭解:都是汉初著名的游侠。
扞(hàn):触犯。文罔:法网。
古代民间的游侠,已经无从听闻了。近代的延陵季子、孟尝君、春申君、平原君、信陵君等人,都是国君的亲戚,凭借着封地、财富、卿相高位等,招揽天下贤人,使自己的声名在诸侯之间显耀,不能说他们不是贤者。这好比顺风呼喊,声音并没有加大,但风势会使声音传播得更远。说到民间的游侠,他们修养德行、磨炼名节,名声在天下传扬,人们无不称颂他们的贤能,这是很难得啊。但是,儒家、墨家都排斥游侠,不肯记载到著作中。因此,先秦民间游侠的事迹就都埋没不见了,我为此深感遗憾。我所听说的游侠,汉朝建立以后有朱家、田仲、王公、剧孟、郭解等人,他们虽然触犯了当时的法令,但是他们在个人的道德上,廉洁谦逊,有让人称道的地方。他们的盛名不是凭空建立的,士人对他们的依靠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。至于那些比附强豪结党营私、倚仗财富奴役贫民、仗着暴力侵凌势单力孤者,放纵私欲只图自己痛快,游侠也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。我感到痛心的是,世俗议论没有明察游侠的心意,却随便把朱家、郭解等游侠等同于豪强暴徒,一概加以讥笑。
滑稽列传
滑稽人物,是指那些凭借幽默、善于以讽喻的语言和不受拘束的行为来劝谏君王的人物。本篇节选自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,仅选了淳于髡传。本文记述淳于髡三次用隐语向齐王进谏的事,人物呼之欲出。比喻新奇,寓意深刻,笔致生动。
孔子曰:“六艺于治一也74。《礼》以节人,《乐》以发和,《书》以导事,《诗》以达意,《易》以神化,《春秋》以道义74。”太史公曰:天道恢恢,岂不大哉?谈言微中,亦可以解纷。
六艺:即下文的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易》和《春秋》。
道(dǎo):开导,教导。